最近幾年海外的E-bike到底有多火熱?!連豪華車企保時捷也下場入局了!!!
Yes,你沒看錯,就是保時捷 Porsche!
NO.1? 保時捷盯上電動自行車生意的幾點端倪
- 2018年,保時捷的風險投資部門就購買了Greyp(克羅地亞電動自行車品牌克羅地亞電動自行車品牌) 10% 的股份并一直持有。
- 2021年3月,保時捷首次向市場推出其電動自行車產品:eBike Sport (起售價 10700 美元,約合7.1萬元人民幣,適配日常生活騎行,車速可達24公里/小時適配日常生活騎行,車速可達24公里/小時 )、 eBike Cross (起售價8549美元,約合5.7萬元人民幣,專為崎嶇山路設計,可根據場地和需求自由變換座椅位置和速度檔位。專為崎嶇山路設計,可根據場地和需求自由變換座椅位置和速度檔位。
- 2021年底,保時捷收購了Greyp的主要股權, 其產品特色在于具備整合上網功能的 ebike 電動單車。
- 2022年1月,保時捷收購了 Fazua(德國電動自行車廠商) 公司 20%的股份;
2022年2月,保時捷當時除宣布取得 Fazua 的 20%股權,也同時宣布與荷蘭創投公司 Ponooc 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投入保時捷品牌 ebike 生產,并投資快速成長中的輕型純電載具市場。

保時捷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顛覆傳統燃油汽車的電動車企特斯拉了,馬斯克要顛覆傳統的自行車。早在去年市場上就已經出現了一款由設計師Kendall Toerner(肯德爾·托納)研發設計的全新特斯拉電動自行車MODEL-B的概念圖。

據說,這款電動自行車完全采用了特斯拉獨有的設計理念,妥妥的未來科技范兒。設計師用3個減震器取代 傳統車輪上的鋼絲輻條,配以前后雙輪轂電機的加持,這樣一來,相比傳統電動自行車,MODEL-B將更加平穩舒適,馬力也更加強勁。更讓人驚掉下巴的是,MODEL-B既沒把手也沒腳踏板,具有“自動駕駛”功能!據說這輛電動自行車每個方向都配備了激光雷達傳感器,360度保證騎行安全。這個時候小編不由得收緊了雙下巴,OMG!?除此之外,這輛車的前端也設置了一塊中控系統,配備了一塊顯示器,方便騎行者隨時隨地的查看電動自行車的行駛數據以及設置導航路線。

看的小編我都有些跑題了~~ 打住,反正我也買不起,價格讓我清醒~說這么多,只是想表達一個主題:電動自行車市場貌似太火熱,連這些大佬們都紛紛入局!遠的不說,咱說說近處的,就連小編買過的雅迪,也在積極優化全球化供應鏈體系,與松下、博世、拜耳、奇美、臺達等達成合作,并在全球設立2個CNAS實驗室和5家技術研發中心,研發人員超過500名,在自主研發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除了去東南亞開廠,這不稀奇,雅迪還去歐洲建廠……

NO.2? 原因分析
海外電動自行車市場究竟為啥就這樣火呢?小編做了一番小功課,主要有這幾大原因:
電動自行車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海外國家正在鼓勵人們使用電動自行車或電動汽車低碳出行,減少排放,并開始建立自行車專用車道方便人們的出行。2021年5月18日,歐洲就已經出臺《泛歐自行車出行總體規劃》,促進交通出行向零碳轉型。
受疫情影響,人們要減少聚集,因此工作通勤途中要避開人流量較大的公共交通,根據博世電動自行車系統公司的研究,有55%的英國在去年新冠疫情封鎖后表示考慮購買電動自行車。
歐美等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發達,汽車保有量高,消費者更注重兩輪出行的體驗感,對終端價格的敏感度較低,兼具運動與休閑屬性的電踏車成為最受歡迎的品類。熱愛戶外運動的歐美消費者,經常在節假日安排山地旅行或騎行的休閑活動。根據NABSA的數據,北美使用電動自行車的共享系統數也已經實現了巨幅增長。
2021年,美國宣布消費者購買某些電動兩輪車可以獲得30%的稅收抵免;英國規定,電動摩托車將獲得35%的折扣,最高可達500英鎊;法國巴黎及其周邊地區的居民可以獲得高達500歐元的財政援助用于購買電動自行車。而在東南亞地區,基于2020年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多個國家下調了電動自行車的進出口稅率。如印度2019年就宣布,電動車稅率從12%下調至5%;印尼2022年將中國電動摩托車出口關稅將下降2%。馬來西亞方面對于本地組裝的電動車組件可獲全面進口關稅豁免,CBU整車進口完全免征進口關稅和消費稅(只征5%銷售稅)。
受疫情影響,海外消費者對電動自行車的需求在上漲,但海外供應鏈體系目前還無法滿足需求。而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制造行業已經開工,供應鏈體系完善,可以正常對外出口。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自行車在歐洲的市場份額正在穩步攀升,這表明歐洲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電動自行車好感度和接受度正在提升,為中國電動自行車品牌出海歐洲提供了利好機會,因此入局海外電動自行車行業的商家也越來越多,這一點也更讓我們國人覺得海外電動自行車行業很是火熱。
NO.3? 面臨挑戰
海外電動自行車行業確實很熱,但隨著如此多國內外的商家紛紛入局,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再加上國際運價居高不下,更是對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今年國內的疫情也時有反復,部分商家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著實讓人喘口粗氣。
市場廣闊加上政策利好,包括雅迪、艾瑪、新日、臺鈴等傳統品牌,小牛、九號等新銳品牌在內的電動自行車企業都在積極搶食海外市場蛋糕。在2021雅迪科技全球倍增戰略峰會上,雅迪正式提出了“全球倍增戰略”。雅迪控股創始人董經貴不吝野心稱:“未來,雅迪最起碼要占領35%的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目前,在4家已上市的兩輪電動車企業中,除了雅迪已覆蓋88個國家外,愛瑪在歐洲布局了旗艦店,北美旗艦店也在規劃之中;而新日則通過海外代理商渠道出口到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小牛已進入海外48個國家和地區。
綜合來看,出口市場很香,但想從一群“餓狼”嘴里搶一塊肉,實屬不易。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國內電動自行車產品出擊海外已成各大企業擴大發展的必經之路,這條路雖艱辛但背后卻蘊藏著巨大的財富空間。
NO.4? 如何破局
小編認為,在這場電動自行車行業迎來的財富大雨中,出口企業應該明確自己的角色。如果只是希望自己做個代工廠,某些方面就會偏被動,除非有自己獨特的技術或成本方面的優勢,否則可能會成為價格戰中的犧牲者,最后忙活是忙活了,但卻沒賺到什么錢,還24小時操心供貨發貨收款問題。
但是,如果在這個利好時刻搖身一變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品質兼有的終端品牌,那可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從此可能應了那句話:墻內開花墻外香。岸上賺不到錢咱們就出海去玩!要知道在大多數人都還在起跑線的時候去趕超,成為冠軍的可能性才更高。即使成為不了冠軍,咱們跑到隊伍前列肯定也不錯。
這個時候,您可能會說,預算拼不過大廠怎么辦?小編想說的是,現在出海營銷領域,彎道超車的選手還少么?其實選對方法很重要!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首先,小編個人認為還是要做好目標市場與受眾的分析,可以打造垂類細分領域的電動自行車標桿產品。
舉例來說西歐老齡化嚴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成為電動自行車的潛在買家,那么我們如何打造一款車型讓老年人喜歡上它風靡一時呢?對于喜歡運動的年輕人來說,“運動化”和“年輕化”一定不可避免,但如何在這個緯度做人群滲透呢?酷炫另類風格也許可以一試,是否能打造可以變色的車型?再舉例,美國警車也喜歡用電動自行車,能否專門打造警車的垂類細分車型呢?說完發達市場,咱們再提一嘴不那么發達的市場,比如東南亞以及東歐的部分地區來說,對于電動自行車的需求點可能是拉貨又拉人,能否打造對口實用的車型呢?
在這些表面的風格下,底層的產品質量、價格、供貨速度等方面,各位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自行研究,結合各自的優勢,畢竟各家有各家的不同,建議做好競品調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商家想要選擇電動自行車品類出海,需要提前了解不同國家地區對電動自行車的相關政策,如歐盟國家會根據使用方式將電動自行車分為2類,沒有轉把(pedelecs)和有轉把(E-bike)。了解相關政策后,再進行適當的市場需求洞察,利用差異化消費者定位與產品設計競爭出圈,務必記住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
說完賣家角色定位、消費者定位、賣點研究、產品設計等方向之后,很重要的還要做好廣告營銷方式的考量。為品牌在海外市場提升知名度與占有率。不論是用獨立站,還是平臺站,無法避免的一步,還是需要用戶知道你,找到你,認可你,選擇你。
現在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樣化,做出一個采購決策之前的干擾因素也越來越多,因此采用多渠道協同布局策略出海是大勢所趨。谷歌推廣、Facebook、Youtube、Linkedin等社媒平臺的運營都是常用選項,在以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媒體為主導的同時,小編也非常建議您考慮與KOL聯動,直接將品牌和產品價值傳遞給用戶,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同時,TikTok也是一個不錯的超車彎道,建議您嘗試。
舉例小編知道的一個國內做電動自行車出海的商家(名字就不提了哈,知道的朋友們應該也知道~),其策略是獨立站+社媒運營。他們不僅建立了品牌官方網站,直接觸達海外消費者,還大力發展代理商制度,發展海外線下銷售渠道,為消費者帶來沉浸式的產品試用體驗。同時,另一個關鍵點就是在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進行網紅帶貨,快速建立銷售網絡。比如美國的代理商網絡紅人HolmesHobbies、越南的百萬粉絲博主Creative?channel、英國的摩托領域大咖LittleHarry、以及歐洲女星“最佳女演員”Adriana?Matoshi都曾在社交平臺上為其代言宣傳。
小編寄語
以上分析可能不太全面,供各位看官參考。如果您也想去瓜分海外電動自行車這塊蛋糕,趕快開始行動吧!思考、準備、布局、行動,趁早開始才是最佳選擇,祝出海成功哦!
